专注出海运营平台,解决跨境电商问题
当前位置:跨境智通山 > 其他跨境 > 正文

中国,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打破“贸易战”紧箍咒?

2022-04-09 19:41:53 其他跨境

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打破贸易战的诅咒?核心内容

                                               
3250亿,贸易战再加一把火,怎么整?
                                               

中国,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打破“贸易战”紧箍咒?

中国出口企业如何打破贸易战的诅咒?

       

   

   本周,外国媒体称,特朗普威胁要对3250亿中国产品征税,这给焦虑的中美贸易战带来了火灾。

   

   服装类也将沦陷,计划征收25%的关税,预计从7月份开始。我的订单都是美国的,以后不用做生意了吗?本来是薄利多销,现在一下子加了25%,都结束了。一家服装厂说。

   

   据跨境网报道,自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有些传统外贸企业喜忧参半:

   

   一方面,贸易战悬而未决,美国供应商囤积大量商品,许多工厂订单增加而不是减少;另一方面,一些工厂表示,2019年上半年,欧洲和美国的订单减少取决于老客户,几乎没有新客户。

   

   面对来势汹汹的贸易战,中国企业如何破局?

   

   老外贸:在贸易战下,估计人民币将再次贬值以应对美国的加税,但帮助有限,对国内经济的影响更大,英国欧洲线更低迷。目前,我们只能坚持现有客户,防范风险,减少开支。

   

   美妆品牌FOCALLURE产品经理方星:贸易战25%的关税已经实锤,所以品牌出海要做溢价,不能停留在性价比上。

   

   ……

   

   针对企业关注的其他问题,跨境网也与业内人士进行了探讨,梳理出以下应对措施:

   

   1、转口贸易

   

   自去年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转口贸易一直被提及。

   

   福州宏冠智胜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施平告诉跨境网,转口贸易可分为两类:

   

   一是中国企业搬到东南亚,在越南、缅甸等劳动力便宜的地方建厂,然后将产品销售到美国等地,实现实际的转口贸易,这是一条出路。事实上,在春季广交会上,相当一部分中国台湾和香港客户透露,他们已经在东南亚建立了工厂。我们也准备在东南亚布局,但还需要一些时间。另一种是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然后运到越南和马来西亚进行加工和OEM,避免粘贴Made in China标签,而是改贴Made in Malaysia”等以规避风险,再出口至美国。

   

   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来看,一方面,转口成本高,工厂需要增加成本。另一方面,美国肯定会控制转口贸易。所以可以做转口贸易,但不要把它当成唯一的出路

   

   2.开拓新市场

   

   业内很多人也主张开发新市场来应对美国市场的压力。

   

   不可置否,这是一种避开美国客户、开拓新市场、掌握自己主动权的解决方案。

   

   这里必须提到一带一路。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2019年前四个月外贸进出口数据,前四个月中美贸易总值为1.1万亿元,下跌11.2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总进出口2.73万亿元,增长9.1比全国整体增速高%4.8占外贸总值的百分点28.7%,比例增加1.3个百分点。

   

   放弃成熟的美国市场,转而开拓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是正确的理念。浙江一家电器厂的销售总监Bill告诉跨境网Bill也有一些担忧。毕竟,美国是一个成熟的市场,其购买力远远超过其他新兴国家。也许一个美国客户需要5个甚至10个新兴市场来抵消,这意味着工厂的能源将翻倍。

   

   3、产业升级

   

   铁还需要自己的努力。中美贸易的爆发迫使中国产业升级提前到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也是一个转型为高端价值链的机会,而不是在价值链的底部。

   

   Bill指出,传统外贸工厂必须要实现从代工到研发的转变。现在的工厂毛利润基本在10%左右,而类似服装等轻工产品,利润更低。当客户以订单要挟工厂降价时,工厂根本没有任何议价能力,最后只能玩完。而通过品牌、设计等提升产品利润,是工厂能够存活的法子。

   

   石平还表示,许多工厂避免谈论类别创新和大数据,认为它们是理论化和高的。但当工厂沉淀下来,真正用心去做,还是有突破的。这里的类别创新必须针对中小企业,而不是阿里巴巴、腾讯等巨头。

   

   结论:对于中美贸易战的应对措施,工厂企业需要结合自业不必对中美贸易战持悲观态度。

   

   中国的生产能力无法与东南亚等国家相比,尤其是产业链长、工艺精湛的东西。此外,东南亚在一两年内无法从生产能力、生产规模和熟练工人开始。因此,即使美国将关税提高到25%,大多数产品仍将在中国购买。对于中国工厂来说,此时要做的就是借助中美贸易战的催化剂不断升级。

   

   事实上,去年中美贸易战开始时,整个行业特别悲观,但经过半年多的消化,在我看来,每个人的信心都再次上升。石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