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个观点!某资本创始人大佬最新关于跨境的一些看法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上周五,行业某个资本的创始人大佬做了场直播,聊了下关于当下疫情、封号潮、越南崛起等话题或环境下,对于中国出口电商的看法。
以下是爆哥帮大家整理的他表达的一些观点(略有删减):
1、这几年的跨境电商发展,虽然让很多人赚到钱,但实际上对于通过品牌出海的中国制造形象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提升。现在留在“游戏桌面”上的这些企业,以及今年环境不太好的情况下,还有一定增长的企业,都是在品牌供应链做到长期化运营的。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波疫情以及去年封号潮的冲击,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整个中国品牌出口质量提升效果是非常大的。总的来说,疫情对跨境电商并没有产生很本质的影响,不会改变跨境的整体格局和趋势。它只是在过去几年加速了线上化,最近又趋于缓和而已。
2、站群铺货模式并非就走投无路,也不是一定非要品牌化。这是需要不同阶段去看待的问题。比如东南亚,打造品牌是有一定难度的(美妆可能是比较好突破的一个品类),所以在这个市场做铺货是可以的。成熟和新兴电商市场对于品牌化的需求也是不尽相同,甚至在理解上也是有偏差的,所以过分强调品牌化大可不必,还是要基于市场真实情况考虑。
谈品牌化,我们主要还是聊的欧美市场。如果能做好欧美市场,那么将产品线和品牌外移到东南亚也是没有问题的。不同市场不同阶段,跨境电商的发展是不均衡的,一定要找到自己的“适配”。
怎么去看卖货到品牌化的一个转变?一个国家的GDP。我觉得经济基础决定了这个趋势,你大概能够看到在什么节点,从只要有货就买,到消费者要一个不错的货,以及要有一个品牌核心。品牌化还是个大趋势。但需要注意的是,聊的大趋势只是共识,但往往在做一件事的时候,成功是反共识的,所以如果在东南亚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品类和方式,也是能做品牌的。
3、品牌的跨境电商化和跨境电商的品牌化,哪个更难?
4、我觉得现在的好项目反而更多。能在目前这样的市场环节下还能发展较好的公司一定是非常优质的公司。这些年很多企业的数据增长很快,是基于红利的业绩,而不是企业自身产业绩的能力,这时候就容易区分出来了。
5、日韩市场是好市场,但不好做。比如日本市场要进去不容易,进去了就要做长线。但如果把日韩市场做好了,要转做东南亚就容易得多。
6、当你做到一定体量的时候,要意识到不能只关注线上,比如亚马逊等。也要开始看线下。其实就和国内的新消费一样,之前的一些淘品牌也开始布局线下,一个道理。
7、关于越南和东南亚。关于越南、东南亚对中国产业链、跨境电商会不会形成冲击,我认为现在这个趋势是越来越明显的。
第一,可能因为最近一些疫情管控影响,我们的一些订单确实没有在自己的产业里面,很多东西在水面下大家是看不到的,但是过几个月后,才会逐渐进入大众视野。今年发现的一个情况,浙江福建广东一带,很多纺织类大厂都接不到单子,到处找单,很多小作坊的功能都是全部闲置的。如果你在行业里面走几家厂就能发现问题还是蛮严重的,但美国市场整个服装市场是在上涨的,那么订单都去了东南亚。这只是服装这一个案例。所以,不止越南,也有去菲律宾开厂的,因为有单边的关税。从这几年的贸易战,以及“去中国供应链化”的思潮,所以可能会比正常情况下更加速。除了东南亚,墨西哥也是。都会把一些相对容易从中国转移的供应链尽量移过去,从供应链端来看,是会对跨境电商造成冲击。
第二,跨境电商不是中国的专利,越南人,其他国家的卖家也会做跨境电商。中国有供应链红利、玩流量的能力,但实际上越南人玩流量更猛,他们做了很多互联网的工具,技术手段甚至是黑科技不比我们差。
但我觉得这样的冲击是好事。如果只有中国做跨境出口,那么很容易成为箭靶子。有些其他国家的卖家进来,从整体体量上还是没有办法跟我们比的,它没有那样的土壤,也没有这么庞大的卖家群体。我们更要警惕的是我们自身,一些比较强产业关联的供应链,比如小家电,或者跟电池技术相关带动的一些智能硬件品类,这些不太容易被移走的一定要守住。像纺织类的被移走部分是正常的,因为本身在原材料上中国也没有优势,比如进口棉。
所以,说到底,因为产业全球分布的问题,有一部分供应链外迁是必然的,有一些玩家利用他们的供应链优势来和中国跨境卖家竞争,也是正常。移走是有个过程,至少也要10年的时间。
8、印尼的直播转化挺好。
9、美国的多个DTC品牌利润骤降。这些品牌很多都是2013年左右开始的,有社媒的流量红利,但他们的营销成本确实很高。第二,毛利率也不高。在供应链的管控上没有中国DTC品牌的出色,整个成本结构不好。另外,他们主要还是集中在线上。但是大家还是将DTC太概念化。一直提到的DTC是直接与消费者互动并产生影响,但这种所谓的影响最后的本质还是看你把什么样的货,以什么样的形式交给消费者,本质上独立站和亚马逊没有区别。
10、既然要做全球市场,就不一定要强调这个品牌故事是中国故事还是哪里的故事。比如前段时间说SHEIN总部去了新加坡,其实很无所谓的,美国很多品牌的总部都在瑞士,意大利品牌总部在卢森堡,这些是从商业上来考虑的,可能从税收或者说全球布局上,更方便而已。要做全球市场,首先不要强调自己是中国品牌,不要有太多的民族情绪或者国别情绪。
11、中国跨境B2C企业对美国零售生态并不是很了解,都说要做全渠道,但其实是很难进入的。我们看到现在很多做欧美分销的平台,可以帮助国内企业进入美国或者欧洲市场,往美国线下渠道渗透的这些服务会愈来愈多,这些机会要关注。
12、一些投资理念。我们投的一般是在行业里已经比较好的。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不要过于激进,把钱花在一些相对沉淀的事情上。我们投的很多公司,很少是投了以后就翻了几十倍,这不是我们的风格,我们不会去追求说1-2年的增长到底是什么样,更关心的是整个人才梯队建设、信息化的投入、系统是不是做得更好,对供应链管理是不是更好,更关注的是一些内功基础面。所以我给我们投的公司建议是关注长期,首先保证活着,其次尽量做有沉淀的事情(品牌沉淀,用户认识,效率,供应关系紧密,成本下降)。
13、最近会比较关注一些为中国企业出海提供分销的项目。就是往线下渗透的这一类分销平台。
- 上一篇:亚马逊不测评能把产品做起来吗
- 下一篇:没有了